世界上先进的幼儿教育(文摘)
发布时间:2013-11-26 14:40:45 浏览次数:262

 

 
 
 
 

  蒙特棱利教育
  蒙特棱利教育起源于意大利.蒙台梭利创立的教育思想和方法,以科学的方法为根本的教育,有别于传统的幼儿教育.1、以儿童为中心
  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幼儿园教学观点,视儿童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。
  2、不教的教育
  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幼儿园教学,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,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、丰富的教具,让儿童自发的主动学习,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。
  3、把握儿童的敏感期
  0-6岁的幼儿,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,若顺着敏感期学习该特性,即可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。
  4、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
  一般称蒙氏教师为启导员,他必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,对于孩子发展状况了如指掌,才能提供孩子适性、适时的协助与指导。 
  5、完全人格的培养
  蒙氏科学幼教的最大目的就是协助孩子正常化。透过环境的设计、教具的操作,使孩子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。
  6、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
       蒙氏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儿童发展的进程,对不同特点的儿童进行因材施教,不搞“一刀切”式的教育。
  7、混龄幼儿园教学      让一岁到六岁的孩子在一起,可使较小的孩子有不同年龄层的模仿对象,而较大的孩子则可以从帮助年幼的儿童中增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。
  8、丰富的教材与教具
  蒙台梭利教具繁多,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幼儿园教学的工具,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。孩子透过这些工作,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,建构完善的人格。
  9、屏除奖惩制度
  蒙氏科学采取尊重孩子的方式,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。
  10、爆发的幼儿园教学成果
  蒙氏科学幼教采取尊重孩子内在需求的方式,让孩子适时、适性地成长,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,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力量彰显出孩子内在的心智成长。

  杜威教育
  19世纪当时流行的是殖民时期筵席下来的旧教育,再加上19世纪后期从德国传入的赫尔巴特幼儿园教学方法逐渐刻板化,使得当时的学校陈陈相因,缺乏生气。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(1859--1952)是当时传统教育的改造者,是新教育的拓荒者,他提倡从儿童的天性出发,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。现我就杜威的教育理论作一简单介绍。
  (一)教育即“生活”、“生长”和“经验改造”
  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,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,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,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。广义地讲,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、相互影响、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,养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,就是教育。由于改造经验必须紧密地和生活结为一体,而且改造经验能够促使个人成长,杜威便总结说“教育即生活”、“教育即生长”,教育即为“经验改造”。
  (二)教育无目的论
  在杜威的心中,在不民主、不平等的社会中,教育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的。在民主的社会中就不同了,应当奉行无目的论。实则,在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日益激化的年代,杜威很强调教育在改进社会方面的效用,杜威教育目的论的资 产阶级性是显而易见的。
  (三)“学校即社会”
  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,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。 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幼儿园活动的乐园,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幼儿园活动,从幼儿园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,实现生活、生长和经验的改造。
  (四)幼儿园教学论
  杜威以教育是生活、生长和经验改造的理论为基础,对教材和教法等课题。作出和传统观念不同的论述。
  1、在教材的选择上,杜威建议“学校 科目的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,不是科学…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幼儿园活动。具体地讲是学校安排种种作业,把基本的人类事物引进学校里来,作为学校的教材。
  2、在幼儿园教学方法上,杜威主张“从做中学”,他认为儿童不从幼儿园活动而由听课和读书所获得的知识是虚渺的。
  (五)道德教育论
  杜威说:“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。”“道德过程和教育过程是统一的。”在杜威看来,德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。杜威极力强调道德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。在实施方面,杜威首先主张“由幼儿园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”,其次是要求结合智育达到德育的目的。再则,他很注重教育方法的道德教育作用。

  瑞吉欧教育
  教育系统瑞吉欧是来自意大利,本身是意大利一个小镇的名字,瑞吉欧在儿童创造力的培养上和儿童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做得很好,不过瑞吉欧如果作为一个教育系统来讲太笼统,很不好复制或者说它就不是用于复制的,而是用于各有千秋的。 
  这个国内的从业人员既没有合适职业素养,也很少有这样的能力,作为教育理念来说,瑞吉欧值得研究和参考,但很难全面操作。而且现在意大利发现自己的基础教育在全世界比起来涣散,学生水平低下,这也与这样的教育方式有关,太自由放任,一旦教师责任心不足,教育就很难达到目的。其它音乐或数学、国学等等,只面向各个单面,各有所长,家长自有看法,我就不用详细讲了。

  华德福教育
  第一所华德福学校于1919年创立在德国的斯图伽达(Stuttgart)。当时,一位德国企业家依米尔默特(Emil Molt)邀请鲁道夫·史代纳根据人智学的研究成果,为他的香烟厂工人的子弟办一所学校,并以工厂的名字Waldorf Astoria命名为Freie Waldorf Schule(德语)。这所学校办得很成功,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,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代表未来教育的典范。后来,凡是实践这一教育理念的学校都被称为华德福学校(Waldorf School),也被称为鲁道夫·史代纳学校(Rudolf Steiner School)。
  史代纳对人类的智慧和人的意识发展做了深入研究,从而得出关于人的身、心、灵和精神发展的独特认识,他对人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华德福教育的理论基础。史代纳发现了人的意识是阶段性的发展,七年为一个周期。华德福教育就是配合人的意识发展规律,阶段性针对意识来设置幼儿园教学内容,让人的身体、生命体、灵魂体和精神体都得到迎合和发展,因为人的自我发展过程,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身体、生命体、灵魂体和精神体都扮演不同的角色。针对人的深层意识的教育才能让孩子成长为自己,最终才能达到具有超越物质、欲望和情感的洞察与判断力,结合与生俱来的智慧和本质达成自我,最终找到自我的定位和人生方向。
  第一个成长阶段是指从出生到大约七岁换乳牙之前。这个阶段儿童的生命组织构成力(Life formative force),主要用于建设、健全和平衡生理身体的发展,建造灵魂在地球上的载体(Physical vessel),在这个年龄阶段身体成长极其迅速。在幼儿的意识中,他自己和世界是一个统一体,周围的一切都影响着他的生命组织构成力。这一切对幼儿来说都是好的和善良的,幼儿本能地以模仿来学习。如果过早地开发幼儿的智力就会透支生命力,而影响幼儿的整体平衡发展。这时段,人的发展仍处于植物性的发展阶段,儿童成长时显示出植物性特征,自然界的一切都符合孩子的天性。松子、石头、贝壳、树枝、花草和动物都是孩子感兴趣的对象,自然界的构型也是儿童想象力和概念形成的原始材料。动物性也非常强,但不是由动物性支配着孩子。这个阶段又是儿童好爬、好跳和好动的年龄,因为动物性的爬、跳和动都是以身体的生长为目的,而不是来自动物性的欲望。儿童好动的天性是来自生命发展的需要,如果他的本质特性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和发展,会直接影响到他的呼吸系统、消化系统、排泄系统和免疫系统等的发育。

  “夏山学校”自然教育
  夏山学校创始于一九二一年,校址在英格兰东萨佛郡的里斯敦村( Leiston, Suffolk ),离伦敦约有一百英里.夏山学校是一所让孩子们能真正自由生活的场所,完全舍弃训练、命令、要求、道德与宗教教育。尼尔主张孩子们的本性是善良的,而且聪明、实际,大人只需让孩子们依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,照自己的能力去发展,也就是依自己的才能、志趣,想成为学者便去做学者,而适合当清道夫的,也可成为清道夫。夏山学校就是基于这种理念去教育学生,尼尔认为与其培育不快乐的学者不如培育快乐的清道夫。
  夏山的创校与办学精神
  1.教育目标:在适应个别儿童的需要以培养其自动学习的能力。
  2.课程与教材:教师布置学习情境,儿童的学习以个人的经验为基础,是一种个别化而富弹性的学习方式。
  3.教与学的方法:采弹性课表与混龄编组的学级组织,学习的基本原则是自由、责任与信任,除了知识的学习外,强调情意教育,学生有机会决定自己的学习课程,负起安排与完成自己学习的责任。
  4.学习的空间:学校建筑及使用概念之更新,学习的空间不再限于传统的教室,它的学习是走出教室之外,甚至学校之外。
  5.教室幼儿园管理:教室的幼儿园管理以学生是否指向有意义学习为原则,因此学生可以在不妨害他人学习的前提下自由的走动或工作;校长尊重教师的人格与专业自由,教师可以自行从事实验工作,自行负责幼儿园教学,并有权选择课程与教材。
  6.师生关系:教师所扮演的角色,由传统权威中心、注入式幼儿园教学到处于辅导的立场,因此教师必须对教室内外自我负责,必须自我学习与自我充实,提供学生学习的机会,由于教师的真诚、温暖与尊重,师生的关系相当密切。